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

「如果」,是思考之源

  我今天看一本書,書名是《 好老師是自己找的》。這本書很有趣,書裡最讓我印象的一段話是:假設像是網,你灑網入水,常常灑的話,遲早總會抓到一些魚。應用「如果」這個詞,可以種下許多好的故事的種子。例如:「如果,你醒來發現自己是一隻蟑螂,你會怎麼樣?」德國小說家卡夫卡就是用這個問題作為開始,寫出一篇名著。當我看到這個段落時,我便問自己「如果,世界上的人都沒穿衣服,那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?」想完後我笑了。
  在現在的學校哩,教的知識都是一樣的,每個人所學到的都一樣,照理來講人們就會像機器人一樣,像一個模子般印出來。但是人們都有不同的個性、喜好及想法,這就是為什麼人不會完全一樣的原因。
  如果這個詞真的很特別,可以在腦袋帶領你進行探索,不然你現在腦袋想著「如果...什麼事發生了,我會怎麼樣?」你便開始思考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